燒麥的來歷與傳說
關(guān)注:67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2-12 09:48:11
1.蒸餃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特色小吃,據(jù)說起源于饅頭。包子和包子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,頂部未封口,呈石榴狀。比較早的史書記載:14世紀韓國(今韓國)出版的漢語教材樸通事中,記載了元大都(今北京)出售“少麥素酸餡”。
2.書中關(guān)于“微麥”的注釋說,小麥粉做成薄片,和肉一起蒸,和湯一起吃。方言說是微麥。“買”也做“賣”。另一朵云道:“皮薄肉碎。頂捏薄的時候,好像線有點扎,所以說是小麥。”“皮是面做的,餡是肉做的,頂是雄蕊做的。方言叫燒賣。”如果我們把這里的“一點點小麥”的制作方法與的烹飪和銷售相比較,可以看出它們是一回事。
3.明清時期,雖然仍使用“燒麥”一詞,但“燒麥”和“蒸餃”的名稱也出現(xiàn)了,“燒麥”出現(xiàn)的頻率更高。比如儒林外史第十遍:“桌子上有兩套零食,一套豬心,一套鵝油糖蒸餃。”金瓶梅詞話也有“桃花燒賣”的描述。清代乾隆年間的支竹詞中有“蒸餃餛飩滿盤”的說法。
4.李斗楊州畫舫錄、魯谷桐橋倚棹錄等書上都有“少少”字。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:“燒、賣、吃有什么難度?我就切三湯兩塊。”傅崇舉成都通覽成都之食品類及菜譜列舉“各種蒸餃、大肉、土菜、凍菜、羊肉、雞皮、山雞、金鉤、素蒸餃、芝麻蒸餃、梅子蒸餃、荷花蒸餃”。
5.清代無名氏編的食譜調(diào)鼎集中,有“肉餡待售”、“豆沙待售”、“油糖待售”等。其中“待售肉餡”是用時令蔬菜填充雞肉和火腿制成的。“油和糖是用板油丁、核桃仁和白糖做餡的。在中國南方,也有一種“燉芽菜出售”。
猜你喜歡
-
燒麥的來歷與傳說67人支持
1.蒸餃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特色小吃,據(jù)說起源于饅頭。包子和包子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,頂部未封口,呈石榴狀。最早的史書記載:14世紀韓國(今韓國)出版的漢語教材《樸通事》中,記載了元大都(今北京)出售“少麥素酸餡”。2.書中關(guān)于“微麥”的注釋說,小麥粉做成薄片…
熱門十大品牌
- 2021年我國十大黃金品牌30992人
- 眼鏡品牌十大排行榜前1026322人
- 十大證券公司排行榜前1023235人
- 2021年我國雜志排行榜前20043人
- 我國十大雜志排行榜前1016338人
- 2021我國十個宜居城市排11473人
- 男士褲子品牌十大排行榜11180人
- 2021十大火熱電腦游戲排11046人
- 十大衛(wèi)生巾品牌排行榜前8815人
- 我國十大襪子品牌排行榜8354人